第(1/3)页 我王慕成虽然没有沈老那样的魄力全部捐献,但我愿意积极配合,将‘诚信五金’完整的交由国家评估,绝不留一手、不藏一物。 我只求……只求合营之后,也能像沈老一样,得到一个为国继续效力的机会,得到一个‘红色经营者’的证明,求一个心安,也为子孙后代谋一个清清白白的前程!” 陈朝阳看着王慕诚坦诚而炽热的眼神,脸上终于露出赞许的笑容。 他伸出手,再次用力地握了握王慕诚的手:“王老板,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 欢迎你加入到建设新社会的行列中来,你的要求和沈老一样,合情合理。 我代表汉东省委,欢迎你的加入,具体事宜,明天我会让工业厅的同志主动联系你,我们按照政策,公平核资,量才任用!” 送走激动不已、连连道谢的王慕诚,陈朝阳走到窗前。 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星星点点的希望。 沈怀仁的深明大义,赵金水的投机取巧,钱四海的糖衣炮弹,以及王慕诚的弃暗投明……这形形色色的面孔,构成了这个时代洪流下复杂而真实的缩影。 初冬的苏北平原上,李家庄村头一座新搭起的大棚里,一番热火朝天。 陈朝阳的吉普车停在村口,他一下车,就被那混合着红薯甜香和淀粉发酵微酸的气味包围了。 他只带了秘书李赤水和警卫员,径直走向那喧闹的源头——李家庄红薯生产加工合作社。 合作社的负责人,是支书李生旺和一位叫赵秀英的年轻妇女主任。 听说陈朝阳来了,李生旺立刻搓着满是淀粉渣的手,激动地迎出来。 “陈书记,您咋来了?这天儿冷的……” “来看看你们的‘金疙瘩’搞得怎么样了。”陈朝阳笑着,目光已经扫进了分成两份区域的作坊里。 一边是几个壮劳力正吭哧吭哧地推动石磨,将洗净的红薯磨成乳白色的生浆,汁水顺着磨槽流入木桶。 妇女们则将磨好的生浆倒入一个个挂着细纱布滤网的大陶缸上进行过滤,一人不断倒入,另一人则摇晃着滤架,让细腻的淀粉乳渗入缸中,而粗糙的薯渣则被留在纱布上。 更多的乡亲们在照料着那些已经完成沉淀的池子。 第(1/3)页